湖南省芷江天后宮
芷江天后宮在舞水西岸,與縣城隔河相望。原為福建客民會館,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天后宮從始建至今已有260多年,而且是芷江保存完好的石建築之一。
天后宮是採用泉州建築風格。佔地3700多平方米,現保存建築面積1970平方米。芷江天后宮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也最為人稱道的是門坊的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寬6.3米,呈重簷歇山頂門樓形狀。
兩側雄獅蹲踞,石鼓對峙:頂蓋斗拱飛簷,十二金鯉咬脊,葫蘆攢尖,左右青石鋪地平台,圍以塑有雙龍、大象、金瓜飾物的石質欄杆。17級青石台階緊接沿河石街,其下水碧波蕩漾,使門坊顯得更加雄偉、奇峻。坊上浮雕,共有95幅,大小不一,互相錯呈。最大的2米見方有餘,最小僅0.09平方米。或龍鳳獅魚,或竹木花草,或人仙神鬼,無不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華拱“魚樵唱和”與“耕讀為本”交相輝映,另有“八仙過海”、“丹鳳朝陽”、“二龍爭珠”、“獅子滾繡球”、“八王巡天”、“魁星點鬥”、“連升三級”以及不知名者多幅。門坊上方正中“天后宮”三字,用筆渾厚圓潤,雖施斧鑿亦曲盡書法之妙。只見“洛陽橋”下波濤連天,一箬篷小舟正拍浪穿行其間,船頭行至浪頭之上,乘船之人或貼緊箬篷,或鼓勁搬艄,情勢危急卻並無懼色,橋上有數十人,見此情景,或焦急欲呼之狀,或嘖嘖稱讚首肯,神態各異。
橋頭城池,旗桿聳立,旗上書著“泉州府”,一邊橋頭礁石壘壘,石上刻有“洛陽樓”三字。整幅浮雕,將現實與傳說融為一體,引人遐思,更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另一幅僅有0.216平方米的浮雕,將繁華的漢陽、漢口、武昌三鎮盡收其中。長江、漢水洶湧澎湃,江中102艘大小船隻舟來楫往,盡現百業興旺之景象。舟子有閒談、有對弈、有搖櫓、有飲酒、有對歌,形態萬千,栩栩如生。三鎮沿江的旗斗上,刻有各鎮的衙門名號,筆劃雖細若蠅腳,字字卻清晰可辨。三鎮城樓房屋,鱗次櫛比,無不清清朗朗。方寸之地盡顯宏大場面,細微之處不失毫釐之差,其雕工堪稱精湛絕倫。“洛陽橋”和“武漢三鎮”二幅浮雕,被喻為門坊這塊“翡翠上的藍寶石”,浮雕採用鏤空與平雕相融的工藝,構思奇巧而精緻。
芷江天后宮是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媽祖廟,屬於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媽祖廟融古代建築、浮雕藝術於一身,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其前坊后宮的石坊上刻有五十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藝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稱。
轉載 : 懷化市台灣事務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