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914|回复: 0

湖南苗族殯葬習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

回帖

4万

积分

超級版主

积分
42595
发表于 2019-1-11 16: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苗族殯葬習俗

02-2.jpg

  苗族殯葬的程序

  報喪
  苗族死人實行上葬。成年人死亡,用衫樹棺木鹼屍,未成年小孩夭折,用木匣掩埋。正常去世老人,落氣時要燒“落氣錢”,同時要放三砲火,俗叫“啟程炮”。用桃樹葉或水菖蒲燒水洗澡,穿壽衣上柳床,然度入棺。
  守靈
  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舉哀,戴孝帕,大門貼上“當大事”字樣,晚上請道士“打繞棺”、念經,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擇日
  有的要擇“吉日”,看哪無忌諱才扶柩入土。靈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個年紀大的人,身纏二、三丈白布提著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孫也要頭戴孝帕,手執香紙,撇紙錢,抬喪不走彎路,逢山翻山,遇水涉水,甚至踐踏莊稼也不計較。
  下葬
  到墳地棺木入穴後,由孝子親手持鋤連挖三鋤,連呼死者三聲,然後眾人才動手埋葬。送葬人一律耍回孝家,孝家門外放有一碗水泡飯,每人千拈兒粒,放在嘴邊吹散,才能進屋。對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論老幼,不能停屍屋內,多數不擇日子,隨死隨埋,喪事草率。
  苗族葬禮上的打戛儀式
03-3.jpg
  納雍苗族凡有老人壽終過世都必定要以牛、羊、豬、雞交牲祭祀。這種習俗源於古代傳說和歷史遺俗。據任防《述異記》卷上載,苗族先民著名的部落首領蚩尤被古代民間描述成牛的模樣,“俗云( 蚩尤) 人身牛蹄……秦漢間說:蚩尤耳鬢如劍戟,頭上有角。”這證明牛和苗族先民有特殊關係。《路史·後記四·蚩尤傳》又說,蚩尤死後,“祭蚩尤不用牛頭”,證明歷史上都有以牛祭祀的習俗。普遍的說法是,一是古禮古俗,代代遺傳;二是人在生之時,以牛耕作,飼養有家禽家畜,過世之後是到另一世界( 陰間) ,要備齊他在“陰間”需要的物品,才好一起去。打戛,即打牛( 殺牛祭祀) ,是苗族喪葬習俗中最濃烈、隆重的儀式。
  籌辦喪事組建喪葬管事班子
04-4.jpg
  首先由死者的家屬、家族長輩和寨老商議“做戛”的具體事項,確定管事班子成員,設總管事1 人,副管事1 ~ 2 人,服務人員若干人,分內管事和外管事兩組。內管事主要負責喪事期間財物的備辦、錢糧的收支、伙食的安排等;外管事主要負責外客的通知、接待、用餐吃飯的部署、餐具的籌措、歸還等,還通知親友奔喪。
  凡死者的親戚,尤其作為主客的娘舅或姑媽( 即男死,姑媽是主客;女死,娘舅是主客) 和女婿。通知“主客”有一套特定的禮規,如姑媽過世,去舅家報喪的人要帶上一壺(1 斤) 酒。快到家時,要在路旁插上一根樹枝( 象徵死者亡靈) 並交待在此等候。到舅家門口,經舅家以醋罈( 以燒紅的炭置於水中) 淨身後方能入屋。此時請舅坐好,去者以跪拜禮把酒遞上後說:“××家××老人已去世,叫我來報信,請於×日前往奔喪。”聽完報喪後,舅家要殺一隻雞接待。雞肉熟後,舀好飯、肉,請報喪者先入席。來者就到門外的一張小凳子上擺上飯、肉,並找來一個棒槌( 捶草棒) 立於小凳邊,象徵死者亡靈。然後口念供詞,先供奉舅家去世的祖輩,再供奉死者亡靈。供畢即回屋內共餐。後返回孝家,並將原插路旁的樹枝拔掉,表示死者亡靈已隨返其家。
  備辦做戛必須的法器
05-5.jpg
  棺木靈柩停於堂屋後,用一把弩掛在堂屋左邊或右邊壁頭上( 男左女右) ,砍數根( 男八女六) 長約3 尺、大指頭般粗的茨竹( 有的用竹子) 放在大門背後( 男左女右) ,另砍一根薛刀把粗長約4 尺左右的木棒,在頂部套上一把尖刀後,放在棺木後邊( 這些弓弩、刀棍是給死者護身防獸的象徵物,要在抬喪出門至戛房前,全部由孝家或親朋年輕人拿著轉戛直到出喪至戛房途中才將竹棍丟掉,刀弩則帶入戛房。要紮紙馬一匹、紙傘一把。要用一隻開卦雞,一隻蓋缽雞。開卦雞作製作卦等法器用,蓋缽雞作整個喪葬時期供奉之用。
  法器的製作程序是:預先砍來一根茨竹或竹子,斷做三半節,根部一節長約2 尺,作製做指路法器;中間一節約長2 寸,作製做供奉法器——卦;巔上一節約長3 尺,作隨靈柩法器,插於墳上。首先是製卦,把做卦的茨竹破為兩片,一端削成尖面斜口,祭師手拿一隻小雌雞捏死( 口念祭語) 並斟酒奠於地下後,卦即做成。其次是指路法器的製作,把茨竹從中間劃破( 半節) 成兩半,在破開處卡上一隻火麻絲和一個骨頭,祭師右手握竹根未破的一節,左手把一隻公雞捏( 頸) 死,口念專用指路詞,隨後把竹子從雞的屁股( 肛門) 穿入,直達雞嘴穿出即可。三是隨靈法器,仍然把竹子從中間劃成兩片,留一半不划,用數綹火麻絲( 男九女七) 剪成3 寸長許,卡在劃破處後放在棺木邊,待安葬完後,插在墳頭上。還有作供奉用的蓋缽雞和飯的製作。由祭師用手捏死一隻公雞,除毛去肚後,把整雞和雞肝煮熟,放於木缽裡,還要做一鍋手捏九把米做的飯放於缽底,雞和飯都擺放在靈柩邊的桌子上,由祭師每次供奉亡靈之用。
  
  請鼓和接鼓
02-2.jpg
  做戛非吊大鼓不成。大鼓,有轉寨鼓和守家鼓兩種。轉寨鼓。就是誰家辦喪事鼓就存放他家,別戶遇喪才去接鼓;守家鼓則由一戶專門存放,誰家辦喪事用過後都要送回原處。請鼓接鼓都有一套固有的儀式。誰家辦喪,就派去3 人( 有1 人吹蘆笙) 提1 斤酒到存鼓人家,對主人說明來意,主人把酒奠鼓並交待一番,才放下掛著的鼓交請鼓人( 鼓絕對不能著地) ,請鼓人把衣服蓋在鼓上後才背鼓上路。一路上,鼓聲、笙聲相隨不斷,背入孝家,吊掛在堂屋中柱上。
  吊鼓、正戛
06-6.jpg
  大鼓吊掛好後,進入正戛儀式,開始了正式的祭祀活動。祭祀活動從始至終都由族中的祭師( 一般稱作鬼師) 主持。各宗族的鬼師是一代一代地言傳身教的。他不僅熟悉本宗族喪葬程序和禮份,對其他不同宗族的規矩也略知一二。還要了解本宗族5 代以上人員的分佈、生卒龍脈及過世祖輩的名字。這樣,在祭祀每位壽終的人時才好指名供奉和交待。
  苗族葬禮接客和指路
07-7.jpg
  接客
  正戛那天,眾親友陸續前來。特別是娘舅( 或姑媽)​​ 前來祭奠時,孝家要在路口邊鋪上一個竹墊,上呈三角形,放上三個草團,草團中間放上三個熄滅的柴火,旁邊擺三杯酒,還有一副竹卦,並請一能說會道的管事恭候。娘舅( 或姑媽)​​ 家也請人領隊代言。當客人一行來到竹墊邊,管事先斟酒給每個客人喝,然後主客家請來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問竹卦是否準備好。管事也用同樣方式一一作了回答。代言人拿起竹卦,唱著朝後奠三杯酒給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後,向三個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進靈堂。孝家跪在堂前迎接並扶客人一同入堂。外管事則預先安排了一戶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如有死者的女婿牽有牛或豬、羊來祭奠,則自己找管事並要一一講清楚方可收下,參加祭奠儀式也要請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親生女兒、女婿的哭訴,也要得到同意。但陽長、百興、樂治等一帶沒有此規矩,要是岳父母任何一人過世,作為女婿家,一定要拉牛來做戛,至少也要背豬、抱雞來祭奠,其哭訴之真誠、留念令人淚下。
  指路
  一般是在正戛的當天下午即舉行開路( 指路) 儀式,有的地方則是在辦完喪事,起山前才開路。指路一般都由專門的人念詞主持。有專門的指路詞語,一般是從死者火邊指向​​東方。指路師一手拿著指路法器,一手捏著一隻指路公雞,口中念道:“……巔巔做你的穿處( 指穿雞處) ,中間供你杵手,下邊做你的路標……”,每念一段,就用竹竿敲一下棺木,念完後把雞捏死,將指路的法器穿雞( 指路雞在出喪時丟在山上,孝家不能吃,但別的人家可吃) 。
轉載 :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小黑屋|KCN.ORG.TW

GMT+8, 2024-11-22 20:57 , Processed in 0.0214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