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做記者,偏偏要去山里建天文台,周昆的回答很簡單——“熱愛+責任”。
8月初的一個上午,作者驅車從青島市區出發,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位於膠州市洋河鎮的艾山。沿著蜿蜒的山路一直往上走,在半山腰的位置發現了那座紅瓦白牆的二層小洋樓,這裡就是艾山天文台。
走到天文台的二樓平台上,作者的目光被眾多藍色的鐵皮屋所吸引,透過鐵皮屋的玻璃,可以看到裡面擺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天文望遠鏡。見到周昆時,他正在調試著一台天文望遠鏡,通過電腦屏幕察看太陽活動。“你看,今天太陽上有一個明顯的耀斑,我把它拍下來,發到群裡讓大家看看。太陽活動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比如太陽活動很強烈的時候,地球上的電磁波傳播就會受到干擾。如果太陽活動特別強,我們會通過社交媒體發布預警。”像這樣觀測太陽的工作,周昆幾乎每天都要進行。
看完太陽,放下手頭的工作,周昆把作者請進了他的天文台。在天文台內,隨處可見他拍攝的天文照片,有銀河、有月食,還有各種星雲的照片,堪稱美輪美奐。房間內還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天文望遠鏡,幾塊大號電腦屏幕上播放著他剛剛製作完成的星空照片,牆的角落還有一個外星人人偶,整個天文台內部充滿科幻氣息。
落座後,周昆跟作者講起了他的故事。原來,早在24年前,周昆就開始對天文學感興趣了。“那時候買天文書看,攢錢買望遠鏡。”周昆還記得,1997年他上初中,那一年發生了一次日全食,他把觀測數據都記錄了下來,後來被發表在權威的天文雜誌上,從那以後,他算是“掉入天文坑”,無法自拔了。
興趣歸興趣,工作是工作。大學畢業後,周昆進入青島當地的報社工作,當起了記者。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黃島爆炸、蛟龍號出征……眾多事件現場都有他的身影。由於熱愛天文,像神舟飛船發射、天宮一號發射這樣的大事件,周昆也幾乎場場不落。
辭掉“鐵飯碗”隱居深山看星星
“記得有一次我到膠州採訪,第一次來到艾山,在半山腰發現了這座紅瓦白牆的房子,當時就看好了,覺得要是能在這架上望遠鏡,看看星空,該有多美妙。”周昆說。也正是那次採訪經歷,讓他想建私人天文台的衝動愈發強烈。時間轉眼到了2014年,這一年,經過充足的準備,周昆毅然辭掉了報社記者的工作,來到艾山建起了自己的天文台,過上了深山隱居的生活。
為什麼不做記者,偏偏要去山里建天文台,周昆的回答很簡單——“熱愛+責任”。他告訴作者,天文是他此生的摯愛,他想窺探更加遙遠的宇宙,拍下那些不為人知的太空畫面。“除了熱愛,還有一份責任。我從小愛天文,但是很少有機會到天文台去看看真正的天文望遠鏡。我不想讓現在的孩子們因為接觸不到,而對天文失去興趣。我希望通過建立這個天文台,讓更多的孩子可以接觸到天文學知識,讓他們從小就對遙遠的星空產生興趣。”
住在山上看星星、看月亮,聽上去是很浪漫的事,但浪不浪漫,只有周昆自己知道。建起了天文台之後,周昆幾乎每天都在這裡守著,很少回青島市區。一方面是這裡有很多設備需要他維護,另一方面天文觀測是個長期過程,離不開人。
每天吃住都在山上,每週下一次山,或是取快遞,或是買一些補給品,有的時候好幾天都沒有人來,他也經常好幾天不說話。周昆的隱居生活略顯孤獨,好在還有三隻小狗陪著他。“這只最活躍的名字叫'望遠鏡',那隻叫'熊貓'。無聊的時候,我就跟它們說說話。”
監測流星體,為飛行軌道開路
每天在山上乾什麼呢?說到這個問題,周昆打開了話匣子。“我現在雖然不用去報社上班了,但比以前更忙碌了。我的天文台有很多項目入駐,我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這些項目來做的。”
周昆告訴作者,飛船在太空中飛行,很有可能和流星體甚至密密麻麻的太空垃圾相撞,而知道哪裡有流星體有可能給飛船造成危險,這就是艾山天文台參與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國際合作項目。
周昆在天文台的樓頂安裝了三套流星自動監測系統,分別與三台電腦連接,全天不間斷地對進入大氣層的流星體進行監測和軌道計算。這樣的數據多起來就會形成一個密密麻麻的數據網,也就能很明顯地分析出近地空間的流星體分佈情況。全世界的航天機構在給飛行器設計軌道的時候,就可以規避開這些有可能出現危險的區域。
據了解,去年一年,周昆一共監測到了177條流星數據,這給飛行器軌道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除此之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在周昆的天文台里安裝了一台木星射電望遠鏡,作為中國唯一的觀測點,實時監測木星活動。
除了監測工作,周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舉辦天文科普講座了,他經常在天文台裡舉辦夏令營、冬令營,給孩子們講解天文知識,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天文望遠鏡,親身感受星空的魅力。
一張照片要拍幾十個小時
記者出身的周昆拍過很多新聞圖片,做了天文台台長後,周昆的拍攝轉向了天文攝影。然而,新聞攝影和天文攝影完全不同,一個講求迅速,一個則講求慢工出細活。周昆說,天文圖片的獲得過程十分艱苦和漫長,前後加起來往往需要幾十個小時才能拍出一張作品。
周昆在拍攝深空天體的時候,眼睛在這裡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的製冷CCD。拍攝星空要求的條件也非常苛刻,透明度、寧靜度、月光、光污染、風力、電壓穩定度等等都是影響拍攝的因素。也許你通過望遠鏡看過星空,它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美,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深空天體都距離人們非常遙遠,近則幾百光年,遠則幾千萬光年。即便它們擁有絢麗的色彩,但是光線達到地球時已經非常暗淡,人們的視覺細胞根本無法感知色彩的存在,甚至於它本身的存在。那麼這時候周昆就需要使用望遠鏡和製冷CCD的組合將其拍攝下來。然而星空實在太暗了,所以周昆必須長時間地進行曝光,往往一個天體一天拍不完拍兩天,一個月拍不完拍兩個月。然後就是極其複雜的圖像後期處理工作,最終才會得到一張讓觀眾驚嘆的圖像。
準備出書,為天文愛好者造福
自從周昆在艾山建立了天文台,這里便成了一個天文圈內很有名的地方。每年來這裡進行科普活動的人數以萬計,很多學校都邀請周昆過去進行講座。艾山天文台每到有流星雨的時候都會很熱鬧,最多的時候一晚上竟來了1400多人。
如今,除了現場科普活動,周昆還經常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科普。周昆說:“今年一月份,有一次超級月亮,還有月全食,我們在晚上直播。中央電視台還用了我們20分鐘的直播畫面。那次直播在全網的互動量超過500萬。”
現在的周昆除了運營天文台,又有了新的計劃——出書。他現在正在整理幾本書,一個是《青島觀星攻略》,一個是《新編梅西耶星表》。
“《青島觀星攻略》,我想做成一本星空旅遊手冊,裡邊收錄了青島著名景點的星空照片。而《新編梅西耶星表》,則是一個大手筆。”周昆說,梅西耶星表由110個深空天體組成,雖然網絡上的資料很多,但是天體圖片的分辨率卻小得可憐。在進行專業觀測的業餘時間裡,周昆計劃將梅西耶星表製作成高清大圖,這個科普計劃於2017年年初啟動,預計110個天體完全拍攝下來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一旦完成,這將成為國內首個高清梅西耶星表,這將為天文新手們造福。
轉載: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