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港都督導 於 2023-3-13 12:18 編輯
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台灣媒體看江西系列活動取得積極成效 【動態圖組】
【港都新聞訊】2022年10月27日至11月31日,“台灣媒體江西臨川文化行”活動在江西撫州成功舉辦。兩岸主流媒體記者實地采風,共同領略和弘揚優秀的贛鄱文化,宣傳報導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引發兩岸同胞熱烈反響。這也是近幾年來,江西省台辦連續開展的台灣媒體看江西系列活動之一。該系列活動內容繽紛多彩,旨在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紐帶,進一步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中指出:“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贛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悠久歷史傳承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陶瓷、書院、宗教、客家、戲曲、古文物等文化元素,具有強烈的凝聚力。
贛鄱文化資源豐富,在全國較有影響的有:一是書院文化。“江右書院甲天下”。在1000多年古代書院歷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國書院發展的中心地區,擁有獨特歷史地位。廬山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後世書院準繩;上饒鵝湖書院首開學術自由辯論之風;文天祥等歷史名人就讀的吉安白鷺洲書院綿延800年,至今朗朗讀書聲不斷。二是陶瓷文化。鷹潭角山窯址是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商代窯爐,豐城洪州窯是全國研究青瓷起源和發展的主要窯場之一,吉州窯是宋代著名的兼收南北名窯製瓷技藝的綜合性大瓷窯,景德鎮更是舉世聞名的“千年瓷都”。三是宗教文化。江西宗教繁盛,是佛、道兩教開源播流之地,台灣佛教和道教各大派別大都與江西有著法脈承傳的因緣。四是客家文化。贛州是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係發祥地和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多次舉辦高規格的兩岸客家文化交流活動。
二、力求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充分展示贛鄱文化優秀特質 (一)充分發掘文化資源。江西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內陸省份,因歷史原因,有許多贛籍人士到台灣謀生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贛台兩地人員來往頻繁,文化交流增多,贛鄱文化在贛台民眾交流交往中發揮著凝心聚力的作用。為深化贛台兩地文化交流合作,挖掘贛鄱文化歷史內涵,增强两岸同胞的歷史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從2017年開始,江西省台辦連續組織台灣媒體采風客家文化、書院文化、禪宗文化、道教文化、西漢文化(海昏侯出土文物)、VR虛擬文化、堪輿文化、臨川文化等,每次以一種文化現象為主題,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和參訪線路,通過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島內外廣泛的宣傳報導,進一步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二)充分發揮融媒體作用。當前,兩岸青年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社交媒體。因此,江西省台辦在開展活動時著重邀請島內“粉絲”量大的“網紅”參加,以兩岸同胞喜聞樂見的方式介紹贛鄱文化和江西各方面的情況。他們通過自媒體帳戶,邊參加活動邊發布帖子,持續形成新聞熱點,即時傳遞給兩岸受眾。
(一)提升了贛鄱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通過持續數年舉辦的台灣媒體看江西系列活動,江西傳統文化一次次走入寶島,讓島內青年重新認識了江西。2018年,首屆世界VR大會在江西舉辦時,台灣東南科技大學研究生黃耀賢驚嘆道:“沒想到江西在最前沿的VR技術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虛擬文化太有魅力了!”他在“臉書”賬號推送的“江西師大的VR基地也太酷了”一文,發布兩小時就獲得4619個點贊,他的同學紛紛留言轉發。台灣“網紅”、金鐘獎獲得者溫士凱多次參加這一系列活動,回到島內後將在江西拍攝的視頻照片重新整理,並在台灣主流媒體進行專題推介,引起較大反響。台灣主持人韋依蘋在參加“江西古代書院文化行”活動時感嘆到:“這次能實地參訪以前在書本上讀到的白鹿洞書院、象山書院、鵝湖書院、陽明書院等,好令人激動。”她專門製作了《江西古代書院文化行》專題片。
(二)促進了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台灣記者宋和修是高雄人,2015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在參觀了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紀念館、曾鞏紀念館後非常激動。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劉力鑫採訪時表示:“從小就對中國歷史、古代詩詞、書畫作品等中華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讀書時又學過王安石變法這段歷史和臨川戲曲文化,因此記憶猶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個中國人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籍博士生王裕慶在接受《江西日報》記者卞曄採訪時表示:“兩岸就是一家人,台灣和大陸很多文化習俗是相同的,大陸非常重視保護傳統文化。兩岸同胞要好好交流,從交流中找出更多共性。
轉載:江西省台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