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哭嫁歌
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區獨具特色的婚俗活動之一,哭嫁歌作為這種婚俗的核心內容,貫穿於整過活動始終,不僅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現象,還全面反映了中國土家族政治、經濟和人文狀況。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歷史悠久。清乾隆《永順縣志》卷四“風土志•風俗•三”記載:“歌喪哭嫁,崇巫尚鬼……”。記述了古代土家族婚嫁習俗和哭嫁歌。清彭秋潭《竹枝詞》:“十姊妹歌歌太悲,別娘頓足淚沾衣。寧山地近巫山峽,猶似巴娘哭竹枝。”具體描述了土家族哭嫁的場景,指出了哭嫁歌與古代民歌竹枝詞的“猶似”關係。哭嫁歌在清代已十分盛行。 土家族《哭嫁歌》內容豐富,篇幅浩繁。主要包括序歌《哭開聲》、《哭爹娘》、《哭哥嫂》、《別姊妹》、《罵媒人》、《哭開臉羚》、《哭梳頭》、《哭戴花》、《哭穿露水衣》、《哭離娘席》、《辭祖宗》和尾聲《哭上轎》。此外還包括《哭木匠》、《哭八仙》、《哭十二月花》、《哭十杯酒》等禮節性的內容。從語言應用上,早期哭嫁歌用土家語哭唱,語言直自、句式自由、長短不一、不求韻律,隨漢文化的影響,土家語哭嫁歌逐漸被漢語取代,句式工整,多為七言,語言如詩;從藝術風格上,語言樸素,形像生動,意境清新,聲韻和諧;在表現手法上,採用了比興、比擬、誇張、聯想、排比、諧音雙關等修辭手法;從對中國文學影響上看,它對古代竹枝詞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中國古代文人詩歌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一部極具土家風味的優秀抒情長詩,是一部土家民族親情倫理、道德行為的百科全書,是千百年來土家族婦女集體智慧創作的結晶,是極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族文學樣式。在整過土家族文學史中,哭嫁歌價值頗高,對研究土家族歷史、語言、歌謠、愛情、社會演變、婚俗發展、宗教信仰、婦女藝術形象、土漢文化交流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對發展中國民間文學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今天我們搶救、發掘、保護土家族“哭嫁歌”,對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發揚至真至純的親情、友情人際關係,積極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哭開聲 哭爹娘 新娘與姐妹難捨難分 轉載 :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