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繡
湘繡是在湖南民間刺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工藝。它與蘇繡、粵繡、蜀繡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素有“湘繡甲天下”的美譽。 湘繡的發源地是在長沙。今天見到的最早湘繡實物,是1958年從戰國楚墓中出土的龍鳳繡絹。這幅用鏈環針刺繡的繡品,反映了2500多年前湖南地方刺繡的技術和人們的審美心理。屈原在《招魂》中寫到:“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被文”就是披著繡衣。後來,馬王堆一號漢墓又出土40餘件繡品,以繡地和圖案區分,包含信期繡、長壽繡、乘雲繡、茱萸紋繡、方棋紋繡、雲紋繡等多種圖紋。這些精美絕倫的繡品,不但是中國刺繡史上值得驕傲的一章,也是現代湘繡最早的源頭。 湘繡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它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刺繡體系,卻是在清朝末年。當時,湘繡在民間刺繡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蘇繡、粵繡的長處而卓然興起。1898年,長沙開設了第一個湘繡莊-吳彩霞繡莊。1910年,湘繡在南京舉辦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上初露頭角,以後逐漸走向繁榮,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達到鼎盛期。1911年,湘繡一件繡屏在意大利都朗博覽會上獲得最優獎;1915年,湘繡繡品又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獎。隨後,湘繡又在日本的大眾博覽會、法國的里昂賽會和美國芝加哥的百年進步博覽會上,繼續獲得盛譽。其中,送芝加哥參展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巨幅肖像因為繡得精美絕倫,而引起轟動,後贈予羅斯福,他高興地以重金回贈繡莊。 湘繡是繪畫的藝術加工。它之所以譽滿全球,被人們譽為“魔鬼般的藝術”,應歸功於歷代優秀的畫師和繡工的密切合作。技藝精湛的湘繡,擁有70餘種針法和200多種顏色的繡線。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與其他名繡不同的獨特風格:主題突出,設色精妙,針法變化多端,繡面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傳神。運用筆墨直接作畫與綾緞上,並在畫面上題詩,都是它的特點。建國後,湘繡藝術進一步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雙面全異繡,在一塊透明底料的正反面繡出形象、色彩、構圖、針法完全不同的兩種形象,更使現代湘繡藝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轉載來源:湖南省文化廳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