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港都督導 於 2022-11-18 09:14 編輯
第九屆海峽兩岸(南昌)青年學生交流營暨江西省對台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圓滿結束!
【港都新聞訊】2022年11月14-16日,由南昌市台胞台屬聯誼會、南昌大學與南昌職業大學主辦的第九屆海峽兩岸(南昌)青年學生交流營活動在南昌市舉辦。本次活動以“一起向未來共圓中國夢”為主題,來自南昌大學的20名台籍學生、南昌職業大學的20名大陸學生及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
14日上午,海峽兩岸青年學生首先來到了鐘靈毓秀、人傑地靈的新建區汪山土庫景區,參加江西省對台交流基地揭牌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南昌)青年學生交流營開營儀式。本次活動由南昌市台辦主任夏小蘭主持,新建區委副書記章建雲致辭,省台辦聯絡交流處處長周青宣讀《關於南昌市新建區汪山土庫景區設立江西省對台交流基地的批复》,省台辦副主任何晞揭牌並為“交流營”授旗,南昌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饒紹清、南昌職業大學理事長章躍進,南昌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魯克明,汪山土庫程氏家族聯誼會會長程懋暾等分別講話。生活在寶島台灣的汪山土庫程氏後裔通過屏幕隔空致以祝賀;海峽兩岸的青年學生代表分別發言。
夏小蘭指出,要以基地建設為根,大力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融合促進兩岸同胞思想政治認同;要以歷史文化為脈,大力推進程氏家族彰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家風在兩岸同胞中廣泛傳播;要以交流活動為線,大力促進贛台兩地青年學生心靈契合以及促進贛台經貿文化交流深度融合!自信自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共同推進兩岸和平祖國統一的使命任務,共同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饒紹清強調,這項活動是我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於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具體舉措,是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持續唱響南昌文化品牌的現實需要,是促進贛台兩地融合發展持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務實工作。他強調,要提升政治站位,打造對台交流“大平台”;要拓展路徑渠道,構建好交流交往“大格局”;要聚焦品牌項目,形成好心靈契合“大聲勢”。希望活動辦成大家了解南昌的“好窗口”、唱響心靈契合的“好聲音”、兩岸交流交往的“好橋樑”。來自南昌大學的台灣籍學生代表黃世傑發言中表示,此次活動讓大家可以近距離感受南昌的文化底蘊,拉近贛台兩地青年學生之間的距離。贛台兩地的新青年應同心同行,加深了解,增進共識,做贛台交流合作的推動者。
儀式結束後。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參訪汪山土庫景區,傳承程氏家族“理學名家、纓世”的“忠孝廉潔”優良家風,汲取程氏家族“湖光意氣歸詞苑、兄弟文章入選樓”的博覽群書致學精神,樹立程氏家族“一窗燈火青雲路、萬卷詩書赤子心”的報國志向。
14日下午,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參訪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領略兩千多年前精妙的古代工藝,汲取歷史文化知識,加深海峽兩岸青年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尊崇。
隨後,海峽兩岸青年學生來到台資企業:南昌統一企業有限公司、南昌菱光科技有限公司,激發海峽兩年青年大生就業、創業的信心。參訪結束後,不少同學圍在企業負責人身邊,紛紛表達利用假期進入企業就業、實習的濃厚興趣。
15日,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先後走進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和“中國第一大法官”梅汝璈故居。通過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對革命真理的信仰和誓死為受苦受難的人民創造幸福生活而奮鬥的決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梅汝璈故居,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們深入了解了梅汝璈的生平事蹟,警示大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南昌VR主題樂園,海峽兩岸青年學生通過沉浸式視野結合體感互動,真切感受到科技的脈動以及江西在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
通過參觀滕王閣,海峽兩岸青年學生現場體會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重溫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身臨其境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晚上,海峽兩岸青年學生來到非遺旅遊街區-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欣賞南昌夜景,體會新文化、新潮流、新經濟,感受南昌都市的文化底色。
11月16日上午,第九屆海峽兩岸(南昌)青年學生交流營活動閉營儀式在南昌職業大學舉辦。海峽兩岸青年學生首先參觀南昌職業大學的校史館、陶瓷學院、台灣事務服務中心等地,隨后海峽兩岸青年學生一同來到音樂報告廳,共同獻上了別開生面的表演。最後的閉營儀式,由南昌市台辦四級調研員戴繼斌主持,南昌市台聯會會長、南昌職業大學理事長章躍進對台灣同學的到訪表示歡迎,對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祝賀,並期望同學們加強交流交往,共同推動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九名營員代表分享了參加此次交流營的體會,並表示今後要相互交流交往,共同肩負起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歷史任務。省台辦聯絡交流處處長周青為營員們頒發結營證書。戴繼斌最後強調,這次的交流營活動是市台辦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具體舉措,時間雖然很短,但同學們收穫滿滿,通過活動,大家增強了對祖國的認同,增強了對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認同,期望青年同學們常聯繫、常交流,進一步加強融合發展,促進心靈契合,共同成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推動者和實踐者。(戴繼斌蔡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