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059|回复: 0

專家談回歸佛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微笑的表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

回帖

4万

积分

超級版主

积分
42595
发表于 2021-2-15 1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社長港都 於 2021-2-15 16:29 編輯

專家談回歸佛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微笑的表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4日電(記者宋宇晟)“現在天龍山石窟幾乎沒有一尊佛像是完整的。這是第一尊從日本回歸的天龍山佛首,這尊微微含笑的佛首,見證了天龍山石窟精湛的藝術水平……”

  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一尊回流的天龍山石窟佛首站上了C位。

  在節目中介紹這尊佛首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去年就已參與鑑定此文物。近日,他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從研究者的角度解讀了這尊佛首背後的故事。

01.jpg

央視春晚截圖

  緊張,因為背後有太多人付出

  “舞台上介紹佛首的內容,是大年三十中午才給到的定稿。”

  作為一位從事佛教考古的研究人員,杭侃是第一次參與綜藝節目。沒想到,這首秀就是春晚的舞台。

  “跟我們平常學術會議不同,春晚的舞台還是挺讓人緊張的。”在他看來,這種“緊張”,不僅僅因為是在春晚首秀。

  “主要是因為,在舞台上,你不是代表你個人。”杭侃告訴記者,“可能大家看起來,這不過是春晚一個幾分鐘的節目,但在這背後有太多人的付出。僅從春晚舞台的文物層面來說,就包括了現場呈現、文物安全等細節問題。”

02.jpg

央視春晚截圖

  佛首回歸,則是一個更為曲折的過程。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天龍山石窟流失的文物。經組織鑑定研究,判斷應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隋代),於1924年前後被盜鑿並非法盜運出境。

  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確定“叫停拍賣、爭取回歸”的工作目標,當年10月15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該佛首相關的拍賣和宣傳展示活動,予以撤拍。10月16日,拍賣行積極配合,作出撤拍決定,終止有關宣傳。國家文物局與拍賣行董事長、旅日華僑張榮取得聯繫,鼓勵促成文物回歸。

03.jpg

中國駐日使館舉辦文物移交儀式國家文物局供圖

  2020年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經國家文物局充分溝通,決定將佛首捐獻中國政府。11月17日,我駐日使館舉行文物移交儀式,張榮將持有的天龍山石窟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

  2020年12月12日12時,佛首安全運抵北京,當日點交入庫,佛首重回祖國懷抱。

04.jpg

2020年12月12日,佛首安全運抵北京國家文物局供圖

  佛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微笑的表情

  事實上,在去年底佛首回到中國後,杭侃就已參與其中。“佛首一回來,我們就進一步做了實物鑑定。”

  國家文物局官網資料顯示,佛首歸國的兩天后,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組織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家開展實物鑑定,安排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開展文物測試分析與健康狀況評估。

05.jpg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國家文物局供圖羅徵/攝

  杭侃就是在此時接觸到這尊佛首的。

  從研究人員的專業角度來看,鑑定並不太難。“這尊像即使什麼信息都沒有,我們也可以根據其形象、材質等判斷其年代、風格、區域。”

  而之所以能將這尊佛首精確到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龕內佛像,則是因為上世紀留存下的老照片。

06.jpg

被盜前後歷史照片國家文物局供圖

  杭侃告訴記者,“這尊佛首當時是有照片的。經過比對,佛首臉型、五官、形神與老照片高度吻合,包括自然風化在內的一些痕跡完全都能對得上。”

  其中,佛首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細微特徵,如右腮小的斑點和頸部風化形成的邊緣,​​兩者亦一致。依目前石窟保留痕跡歷史圖片推測,佛首被盜鑿後,其背面、鼻翼均經過修整。

  “我們鑑定反复看的時候就發現,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尊佛首都是沖你微微笑的表情。並不是所有的像都是這樣的,有的像正面雕得比較好,側面就不是那麼完美。但這尊像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微笑的,非常打動人。”他說。

07.jpg

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國家文物局供圖羅徵攝

  文物,是有情感價值的

  在實物鑑定的時候,杭侃甚至覺得,這尊穿越千年的佛首好像在和今天的人們對話。

  佛首回流、站上春晚C位,也讓以往大眾較為陌生的天龍山石窟,成為了熱門話題。

  位於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開鑿於公元6世紀,歷經隋唐,雕鑿延續四百餘年。天龍山唐代的佛像具有神態高雅、體態豐滿、姿態優美的特徵,被認為是外來藝術向中國石窟藝術轉變時期的典型作品,世稱“天龍山樣式”。

08.jpg

2月12日,中新社記者探訪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的天龍山石窟。中新社記者韋亮攝

  但遺憾的是,在經歷隋唐興盛後,天龍山石窟到宋元時逐漸衰落。20世紀初,天龍山石窟被重新發現後,開始受到國外學者關注並引發搜藏熱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石窟中殘存的佛像進一步遭到破壞。20世紀20年代,在外國古董商驅動下,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境外,現收藏於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

  一時間,天龍山石窟成了“無頭石窟”。

09.jpg

2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第8窟(左)正在封閉保護中。中新社記者韋亮攝

  近百年間,學術界對於天龍山石窟很看重,但大眾知之甚少。

  在杭侃看來,這有石窟本身規模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大規模的盜鑿。“天龍山石窟被盜鑿後,幾乎沒有一尊像是完整的,這很令人傷心。”

010.jpg

2月12日,“咸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復原特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展。

圖為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隋代)。中新社記者杜洋攝

  近百年後,這尊佛首終於回歸祖國。“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件文物除了以往我們強調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和藝術價值之外,還具備它獨特的情感價值。”

  “我們在鑑定的時候就有種和文物交流的感覺,”杭侃說,“這尊佛首好像在說,能回來是件很高興的事情。”

轉載: 大眾網



小黑屋|KCN.ORG.TW

GMT+8, 2024-11-22 08:48 , Processed in 0.0132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