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685|回复: 0

李向偉的涼皮人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

回帖

4万

积分

超級版主

积分
41517
发表于 2020-8-18 17: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社長港都 於 2020-8-18 17:14 編輯

李向偉的涼皮人生

上次本平台報導貴溪美食四冶涼皮
引起許多人共鳴
不少人對李氏涼皮贊不絕口
更對涼皮店老闆產生好奇
應廣大粉絲要求
記者再次走近李向偉
為大家講述他的涼皮人生

01.jpg
   李向偉的李氏涼皮店位於四冶農貿市場一樓。7點50才趕到的我們,有幸承包了店內剩下的最後3份涼皮。在品嚐涼皮的過程中,顧客依然絡繹不絕地來到店門前,即便看到放涼皮的籃內已經連渣都不剩,還是會抱著希望問一句:“還有涼皮嗎?”
02.jpg
   被老顧客親切稱呼為“胖子”的李向偉凌晨3點就起床開始忙碌,見記者來訪,爽快大方的李向偉還是抽出極為寶貴的時間和我們聊了起來。

   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一碗涼皮不僅僅是四冶人喜愛的小吃,也蘊含著幾代四冶人對家的眷戀,承載著時代變遷下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執著情懷。這碗酸爽的涼皮,分明濃縮了李向偉一生的酸甜與苦辣。

03.jpg

傳承
  今年48歲的李向偉,原是甘肅隴西人,家中有三個哥哥,父親早先是四冶(中國第四冶金建設公司)的職工。1979年,為了建設當時中國最大的銅基地,甘肅省的數万四冶人從茫茫大西北舉家搬遷至貴溪。“1988年,我們家成為'四冶'的最後一批搬遷員工。”李向偉表示,初到貴溪時,自己才16歲,初中畢業一年後進入“四冶”的子公司“陶瓷廠”工作,最初每個月只能拿到44元工資。雖然三個哥哥也在打工,但一家人每月的總收入並不高。
04.jpg
  “我母親便想著為家裡減輕一些負擔。看到四冶有人在做涼皮生意,想著四冶有幾萬人從甘肅搬來,涼皮是他們心念的家鄉風味。所以從我外公手上學到了做涼皮手藝的母親,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還是支起了賣涼皮的小攤。”李向偉說,那個時候做生意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一般都是無業者才會去做,所以剛開始全家比較害怕被熟人發現,經常躲著熟人。幸運的是,涼皮生意很好。很多四冶人看著生意好,也開始做涼皮賣。漸漸地,賣涼皮和買涼皮的人也都多了起來,家里人擺涼皮攤也就不再拘束了。

  90年代末,全國出現下崗潮,李向偉也跟著下崗了。“當時我沒有一門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就開始幫我母親打下手,和她一起賣涼皮。”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的日子,李向偉三哥的孩子出生了。母親為了照顧孩子和坐月子的兒媳,涼皮攤便正式轉交給李向偉。

堅守

05.jpg
  貴溪人有多愛炒粉,四冶人就有多愛涼皮。李向偉擺攤後,涼皮生意更好了。每年夏季,李向偉還會暫停貴溪的涼皮生意,回甘肅隴西的老家避暑。正是回家的一次避暑契機,李向偉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李慧軍。“婚後一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家和孩子,'涼皮攤'變得更為重要,我妻子便來貴溪幫助我一起賣涼皮。”李向偉說。

06.jpg
  一開始,李向偉把固定的攤位設在四冶的舊菜市場,當時的環境不是很好,但吃的人依舊很多。2018年,政府建設了新的農貿市場,時代在進步,環境變好了,只有他們夫妻二人的忙碌節奏及顧客喜愛沒變。和大多數受歡迎的小吃一樣,看似簡單,實際製作起來卻是較為複雜,都需要精緻的操作和辛勞的付出。“我們每天在午休結束後就開始和麵,每天40斤面左右。和好的麵團要在水里清洗6次。”李向偉解釋說,清洗後的麵團用於製作麵筋,面水則需要沉澱6小時後將清水過濾,用於製作涼皮。在等待沉澱的時間裡,夫妻二人會分工配置調料,弄大蒜、搞芥末、炸辣椒。

  而李向偉的母親會在晚上11點等面水沉澱好後,開始幫忙蒸涼皮。凌晨3點後,李向偉開始起床接替母親,繼續一張一張地蒸麵皮,直到早上5點。“6點左右我們會趕到店內,8點鐘左右,涼皮便可賣完。一天賣出出100多碗涼皮,一個月能賺到5000-6000元。”就這樣,李向偉每天重複著這些勞作,一干就是20多年。

07.jpg
  外地回來的四冶人,總要唆上一口久違的涼皮,離開貴溪時還有很多人都要打包很多涼皮帶走,說要送給朋友同事嚐嚐。李向偉說,對這個小本生意也曾經心生厭倦,但是想到老娘老婆孩子要養,一刻都不敢鬆懈下來。看著顧客滿意而去,自己也感到很開心。

轉載來源:劉瀏胡菊妹




小黑屋|KCN.ORG.TW

GMT+8, 2024-4-20 16:17 , Processed in 0.0115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