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662|回复: 0

見證中華玉文化遠古文明—商周雞骨白實用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9 00: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社長港都 於 2019-10-23 23:15 編輯

見證中華玉文化遠古文明—商周雞骨白實用器

00.jpg

         雞古白是古玉界的術語,主要指埋在土中時間久了,古玉被腐蝕或鈣化,從而在玉器表面形成一種白色覆被或粉末,這種在玉器表面形成的白色鬆散粉末或表皮其顏色類似雞骨或象牙,所以把這種古玉上的包漿稱為古玉的雞骨白象牙白,藏界也通稱稱雞古白。

      以下器型係由青銅鼎上圖騰衍生於玉器上;環繞於器物外面均細琢回字紋與饕餮紋。此兩紋飾流行於當時青銅器雕飾,後來也逐漸流行於玉器雕飾。本器其渾厚的玉質更顯現當時人們注重其實用性;器物雖歷經千年但因處於北方較乾燥地區出土,雖經鈣化沁蝕性但未經水沁分解;故經千年但因處於北方較乾燥地區出土,所以雖經鈣化沁但未有嚴重鬆散質變,其矽酸鎂鈣的基本材質仍然存在,但部份雜質也跟著沁蝕鬆散質變,其矽酸鎂鈣的基本材質仍然存在,但部份雜質也跟著沁變產生共生為矽酸鹽結構。故基本上雖經沁蝕變化但結構尚存;若用強光照射仍然透光顯現玉的本質。

001.jpg     001-1.jpg
         一般墓室因含有大量強鹼(生石灰),遇水後亦可沁蝕玉器。古人不知土壤的酸鹼之分,只認為雞古白是「地火」所致,於是仿造雞古白時,便用火燒玉。石灰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石灰與水反應,會產生強鹼物質。我國自古即有利用石灰收燥墓室的習俗,一般墓室因含有大量強鹼(生石灰),遇水後亦可沁蝕玉器。尤其人的骨骼在腐爛液化作用下,也會產生強鹼物質。這就不難理解中國南方與北非地區古玉易出雞古白或象牙白了,因為這些地區多大理岩或石灰岩地貌,它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遇水容易成石灰鹼水。

001-2.jpg     01-1.jpg
      雞古白沁色用地質學術語解釋,就是礦物質的局部受到了「蝕變」。為了探求玉石蝕變的原因,科學家們用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衍射分析等方法仔細地查看了蝕變和未蝕變部分的礦物結構、化學組合結構,發現已蝕變的玉片表面呈現白色或黃色,比較軟、光澤灰暗,遠不如未蝕變部分光亮,蝕變和未蝕變部分的邊界對比較明顯。

002.jpg     002-4.jpg


002-3.jpg

        從表面顯微結構看,未經蝕變的表面既緻密又光澤閃亮,而蝕變的表面則布滿一些稀稀拉拉的針狀透閃石晶體,網絡般地粘在一處,經X射線發射光譜測定,蝕變和非蝕變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並沒有什麼差別,用重比液強使古玉受沁內部的物質壓出,再通過離心、沉澱、乾燥,後經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和X射線發射光譜測定,依然僅是透閃石晶體,而沒有鈣的成分,證明雞骨白與玉質鈣化說無法談及,依然屬於沁色範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CN.ORG.TW

GMT+8, 2024-3-29 04:33 , Processed in 0.0140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